秋冬交替,流感高发季悄然而至。人群密集,室内活动时间长,流感病毒传播风险增高。11月13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科主任,主任医师兰远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大家:须高度警惕、早预防、早应对、避免感染扩散。
“截至目前,我市流感发病水平较去年同期有所升高。”兰远波介绍,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为甲型H3N2,与往年以甲型H1N1为主的情况不同。甲型H3N2病毒具有较高的基因变异性,这可能导致其更易发生抗原漂移,从而对人群的免疫屏障构成挑战。
兰远波说,从流行病学特征来看,与主要影响青壮年的H1N1毒株相比,H3N2毒株往往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威胁更为显著,在历史上由其主导的流行季中,观察到老年人群的流感相关住院率和重症风险相对较高。

流感绝非普通感冒,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风险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可能出现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不仅会急剧加重病情,还会增加医疗负担,绝不能对流感掉以轻心,将其视为“小病”;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针对今年毒株特性,兰远波指出,H3N2毒株传播力较强,且更易发生免疫逃逸,即在人群中传播的阻力相对较小。对于健康的青壮年,感染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H1N1感染相似,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全身酸痛等典型症状。“H3N2毒株对老年人和儿童显示出更强的‘攻击性’,因此对‘一老一小’及基础病患者威胁更大。”兰远波表示,这类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保护对象。

出现流感症状该如何处理?兰远波给出具体建议:首先休息好并多喝水,对发烧、咳嗽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保持居室通风,同时对接触的物品消毒,尽量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居家期间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送医。
此外,兰远波建议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时需掩住口鼻,并通过饮食、运动提升免疫力。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刺梨、猕猴桃等水果,搭配优质蛋白,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可能不同,而且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会在体内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所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兰远波表示,“及时接种当季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兰远波强调,11月、12月以及明年的1月的流感高发期,一旦感染流感,切记避免盲目或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首要任务是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尽早(48小时内最佳)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这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的关键;同时务必严格落实居家隔离休息、多喝水、对症处理发热咳嗽等症状。

全媒记者:张婷 李沛凝(见习)
编辑:庞璇
编审:康茜 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