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发布

- 黔北第一新闻客户端 -
下载APP

第25个国际肺癌关注月:重视早筛,规范诊疗

来源: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5-11-17 热度:

11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在该院门诊大厅开展了“国际肺癌关注月”专家义诊宣传活动。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国人健康。今年11月第25个“国际肺癌关注月”的宣传主题为“重视肺癌早筛,规范临床诊疗”,旨在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肺癌防治知识。

义诊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1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义诊。义诊专家为前来咨询的肺结节患者耐心细致地问诊、查看既往检查资料,释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和宣教,并为部分患者提供合理化诊疗方案、随诊建议及注意事项。

在现场,医护人员摆放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用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肺癌易发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法、早期症状及肺结节的相关知识,让市民们了解相关知识,知晓肺结节的规范诊疗。医护人员还为部分患者及市民免费进行肺功能测试等。

义诊活动共为100余位患者及市民提供了诊疗和咨询服务,对提高市民的肺癌早期筛查意识及肺结节规范诊治意识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我国吸烟人数减少了,肺癌患者数量明显减少。”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科主任、主任医师兰远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随着筛查技术的进步,比如高清晰度CT的广泛使用,发现了更多早期或者超早期的肺部肿瘤。”

兰远波介绍,虽然早期肺癌发现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晚期肺癌的患者比例并没有明显下降,很多病人仍然是有了症状才去看医生,所以从临床角度讲,目前我国肺癌整体发病率仍处于高水平。在早诊早治层面,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越来越多,同时各方做了很多科普宣教,公众的认知还是有所提升,参与体检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检查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筛查出来。兰远波强调,公众需要对肺结节有正确的认知。肺结节是肺癌的早期病征之一,但有了肺结节不等于就一定是肺癌。我国肺结节的检出率基本上能达到五分之一,即使是非高危人群,通过体检筛查的肺结节检出率依旧很高,所以公众应疏解对于肺部结节恐慌和焦虑的情绪。

患者李女士表示:“医生说了我是高危结节,所以说一直在心里,都是一个定时炸弹,每年都担心。所以说每年我都在随诊复查,今年复查,结节长了,医生建议我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癌症防控的高度重视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持续提升。同时,伴随着创新精准治疗方案,例如靶向联合治疗的出现,以及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的完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实现“生命加时”的目标。

“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是肺癌的‘头号高危人群’、长期接触致癌环境的职业人群、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5类人是肺癌“高危目标”。兰远波说道。

“早期肺癌患者通过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升。”兰远波介绍,“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愈的关键。随着微创技术,如胸腔镜、机器人手术的普及,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更多早期患者获得了根治机会。当然,术后管理同样重要,包括术后辅助治疗、肺功能恢复、生活管理和规范随访,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提升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兰远波表示,“治疗目标从早期的‘治愈’转向‘延长生存、提升生活质量’,总生存期(OS)逐渐成为核心评价指标。目前,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药物等新型疗法不断突破疗效瓶颈,推动肺癌进入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时代。以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目前已有精准靶向联合治疗方案,患者也有望实现更长、更优质的生存。”

全媒记者:张婷 李沛凝(见习)

编辑:庞璇

编审:吕欣 朱音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遵义发布参与评论
0
0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