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遵义城市的记忆库,遵义市档案馆保存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资料,记录和见证着遵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让故纸堆里的档案活起来,让历史映照现实,达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启迪未来之目的,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市档案馆共同策划推出文化类节目——《遵义记忆》,今日起,“遵义发布”客户端《深度》开设《遵义记忆》专栏,围绕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讲好红色档案故事,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讲好经济社会发展故事,敬请关注。
1997 年 12 月 18 日,遵义市红花冈剧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遵义撤地设市授牌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标志着遵义结束48 年的“遵义地区”,正式迈向“遵义市”,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遵义”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桐梓人”的发现,还是史料的记载,都能证实这一说法。
1935年的遵义城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辖今黔北大片地域。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辖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此为“遵义”名称出现之始,沿用至今已有1380多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海龙屯上烽烟四起,“平播之役”后,改土归流,为了统治需要,于次年将播州分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于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民国初年,废除“府”建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10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全境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1997年,以原遵义地区行政区域建“遵义市”。
纵观历史,每一次名称的更换都与国家布局和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撤地设市也不例外。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当时的体制机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1983年,中国开始实施地级行政区改革。198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这一年,地级市的概念开始大规模出现。
撤地设市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更换,要撤销地区及其管理机构地区行政公署,新设立行政建制与地区相同的地级市及其管理机构地级市人民政府。
对于这次政策松绑,各地都在努力争取,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撤地设市需要达到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1997 年,为进一步促进遵义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遵义行署就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先后三次向贵州省人民政府请示;省政府曾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的请示》向国务院请示。
当年全程参与撤地设市工作的原遵义地委秘书长、遵义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吴宗淮回忆说,当时撤地设市要求很严格,有各项指标要求,第一次是因为有一项指标不够,报告被打回来了。第二次报告中建议撤掉县级遵义市更名为长征区,长征区这个名字不能用,报告又被打回来了。遵义立即又重新打第三次报告。
1997 年 3 月 26 日,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再次提出补充请示。当年6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函﹝1997﹞45号文件批复同意贵州省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
消息传开,振奋人心,当时的地委、行署灯火通明,大家加班加点筹备撤地设市工作,干劲十足。
20世纪60年代老城民主路东口
相较而言,遵义撤地设市具有特殊性,因本身存在县级遵义市,因此在撤地设市之前,要先对县级遵义市进行更名。经研究,将县级遵义市更名为“红花岗区”,以此纪念境内发生过著名的“红花冈战斗”。新设红花岗区,以原县级遵义市的行政区域为红花岗区的行政区域。遵义市辖原遵义地区的遵义县、习水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的赤水市、仁怀市由省直辖。
1997 年 8 月 8 日,县级遵义市更名红花岗区授牌大会在遵义剧院举行。
紧接着,撤地设市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地方社会治理机构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1997 年 12 月 18 日,一切准备就绪,遵义市正式挂牌,开启新的篇章。
撤地设市后,地级市作为一级政府,有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在立法、决策、税收、改善民生、招商引资等方面有了更多自主权,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亦随之大大增加,最终带动所属各区县实现快速发展,很多之前制约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撤地设市标志着遵义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吴宗淮说:“原来我们住老地委的家属区,那一片一周至少停电3次,一出门都是泥泞小道,下雨就是一身泥,关系理顺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原来一直想修而未能修的海尔大道,很快就建好了。”
撤地设市,成为遵义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撤地设市,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更让遵义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地级遵义市将城市定位、区域布局、创新开放、通道建设、集群打造、市政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发展、环境改造等,与城市竞争力的锻造和城市品牌的打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城市发展引领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阶段。
(协办:遵义市档案馆 图片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资料图片)
全媒记者:涂林念 许帮 徐晃
编辑:赵婧耘
编审:郑礼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