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爱卫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喊你减肥了”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体重管理”频上热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认可和重视。“体重管理年”旨在三年内构建全民体重管理支持环境,普及“吃动平衡”理念,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协同发力,推广健康食堂、体重监测工具,从孕产妇到老年人全周期干预,共同迈向健康中国。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龙之梦东方盆景园,骑行爱好者们骑行赏梅。(新华社/图)
近年来,体重管理从个体健康议题,逐步扩展为公共健康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于2024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国家部门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全面提升公众的科学管理能力,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普及。此外,方案提出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分层分类的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孕产妇、婴幼儿、青少年、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体重管理指导与干预,贯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过程。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阐述了体重管理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体重异常问题正是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种慢性病的关键诱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光明日报》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笑雨指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半数成年居民体重超标,肥胖及超重问题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的重要诱因。这一趋势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国家医疗资源和公共健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体重管理成为当下极具紧迫性的公共议题。
同时,从国家层面看,慢性病负担的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官方文件,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减轻医疗系统压力,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将体重管理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从个体干预到社会整体健康生活方式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雷海潮指出,体重管理年行动不仅具有重要的个人健康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在社会层面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减轻国家医疗负担,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当国民普遍重视膳食结构优化与健身消费,产业链将加速调整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体重管理从政策号召走进寻常生活
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全面铺开,各地政府、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响应,围绕体育健身、饮食结构优化、公共健康服务等领域,陆续出台具体举措,推动体重管理理念从倡导走向实践,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生活新风尚。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市民在沂河岸边垂柳下晨跑健身。(新华社/图)
▲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为市民介绍体重指数知识。(新华社/图)
在深圳市宝安区,体重管理行动正向基层社区和居民日常生活深度渗透。以健教中心为主力,宝安区整合慢病院、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专业资源,搭建起覆盖全区的健康教育体系。
▲5月11日,2025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第二站)暨“筑梦健康·酷跑遵义”遵义马拉松在遵义新蒲新区奥体中心鸣枪开跑。(记者 马云才 摄)
佳雨整理报道(综合自《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
编辑:谭冰
编审:丁一
美编:郁微
总值班:袁航 夏艳
总值班: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