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扶老帮困;榜样力量,引领风尚……时下,一股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新风在黔北大地扑面而来,一首以“文明”为主题的交响曲正铿锵奏响。
今年3月,我市启动了“‘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2025年遵义市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示范活动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明新风的滋养。近年来,遵义坚持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城市建设为引领,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立根铸魂: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红色是遵义最厚重的底色,在理论武装与红色教育的双轨并行中,红色文化浸润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一位“讲道理”,一位“摆故事”。近日,在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村,宣讲员邹美和杨成刚生动的理论宣讲,赢得村民纷纷称赞:“这种宣讲方式既新颖又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守正创新的宣讲体系,推动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遵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讲4270余场次,受众达24万余人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赤水“文明实践·乡帮会”、湄潭“茶话湄江”等一批特色品牌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转变为“你点我讲”的双向互动,实现理论宣讲精准高效、双向奔赴。
《伟大转折》沉浸式演出已成为遵义感受红色精神的又一品牌项目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遵义将革命旧址转化为新课堂、将实物史料转化为新教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推动形成“一现场、一专题、一教材、一案例”的纵深化、立体化现场教学课程体系。
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等纪念场馆提质改造,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历史情景再现、让文物“开口”说话,让观众从那段峥嵘岁月里感悟红色精神。
炮声震耳、战士浴血……《伟大转折》剧目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长征历史。最高峰时一天演出7场,单日接待观众超6000人次。
一座座“红色地标”成为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时代变化的“红色课堂”;一条条红色线路成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让信仰种子深植心田。
崇德向善:文明新风浸润黔北大地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遵义的文明沃土愈发丰饶。从榜样引领到移风易俗,一股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正描绘着黔北大地的文明新画卷。
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遵义交出亮眼成绩单:遵义市、仁怀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赤水市首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截至目前,遵义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3个、全国文明单位39个、全国文明家庭5户、全国文明校园11所;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87人获评“中国好人”、350人获评“贵州好人”。
绥阳县“文明约定”树新风模式获全省推广
遵义在建立先进模范科学选树培育机制的基础上,健全模范关怀制度,常态化关怀礼遇先进模范,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转化为长效机制。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黄大发、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激荡城乡,带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文明实践育新风,润物无声聚民心。遵义多措并举重点整治滥办酒席等突出问题,推动文明培育入脑入心,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绥阳县旺草镇小旺草村制定村规民约抵制滥办酒席,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管”到“主动约”的转变,该“文明约定”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在文明新风培育中,遵义创新开展文明新风短视频创作展播,聚焦不文明现象,推出《党员说唱树新风》等贴近群众的作品,潜移默化引导文明行为养成。
随着习水“寨管家”、湄潭“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绚丽绽放……移风易俗的文明种子,正播撒在和美乡村建设的沃土中。
惠民利民:文明创建书写幸福答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精神文明不仅是思想的灯塔,更成为治理现代化的“催化剂”,推动城乡面貌蝶变、民生福祉升级。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四中桂苑小区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四中桂苑小区,增设智能门禁,规整老化线路,美化楼道墙面,改造排污管网……住在小区40余年的居民刘大敏感慨现在的小区变了模样,住起来舒心多了。
老旧小区实现“逆龄蜕变”的例子在遵义比比皆是。得益于我市实施的“四改”工程(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镇地下管网改造)和“三大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昔日“脏乱差”旧小区变身“净畅美”新家园。
文明创建已融入城市血脉。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60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活跃城乡,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为文明幸福“加码”。
赤水市探索出“五大员”“5路工作法”,桐梓县探索出“三融三建”促“三增三有”,播州区探索出“四联四强”等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模式,不断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今年3月,我市启动了“‘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活动,持续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不断推动文明新风浸润每个角落。
文化滋养:红色沃土绽放时代芳华
文化是精神的根脉。遵义以红色为底色、以多元为特色,在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中,激活了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将本地竹编、苗绣、蜡染等非遗技艺与遵义会议元素结合起来的300多款文创产品,成为不少游客回家必带的纪念品。
遵义会议纪念馆特色文创
文化展示季、游园寻诗会、“九九重阳晒诗会”……发端遵义的“沙滩文化”以多元形式,在传承和保护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在文化底蕴厚重的遵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在仁怀、赤水、习水、桐梓、播州等长征沿线举办《长征组歌》大型音乐史诗交响音乐会;在广场、公园、景区、街区等地开展“经典歌曲人人唱”活动……遵义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文旅新体验。
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这座转折之城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引领地”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双轮驱动”,书写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同频共振的文明新篇。
编辑:吴杰
编审:张志立
总值班:邹杰 余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