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之一,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绿色生产力”为引领,大力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地方工业园区降碳增效提供了有益实践,有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再生铝生产车间,各类再生铝原料经过严格分拣分类后,被送入双室高温熔炼炉。在超过9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这些废铝仅需两个半小时即可熔炼成符合标准的合金液,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金属损耗大幅降低。
“双室熔炼炉利用燃气加热铝液,通过高温铝液热传导熔融再生铝,能最大限度降低损耗。传统熔炼炉损耗率通常在千分之一以上,而双室炉可降至千分之零点五左右。”该公司合金事业部生产运行部副经理刘柱介绍。
相比原铝,再生铝不仅价格更具优势,其能耗仅为原铝的3%-5%。采用再生铝生产每吨合金铝液,可节约标准煤3.4吨、水14吨。自今年3月投产以来,该生产线日均消耗再生铝50余吨,累计生产合金铝液5400余吨。
刘柱算了一笔账:“再生铝每吨比原铝便宜数百元至上千元,折算到合金液生产成本,每吨约降低50元。按年产5万吨计算,全年可节约成本约250万元。”
在实现废旧铝材“变废为宝”的同时,遵义铝业还持续推进电解环节的节能降碳。在该公司电解铝生产车间,原有的老式石墨质电解槽正逐步被能耗更低的新型石墨化电解槽替代,目前已完成近三分之一的设备更新。“通过设备升级和工艺改造,目前吨铝电耗降低约500度,节约成本300元左右。”电解五厂房主任吴庭合表示。
此外,企业积极拓展清洁能源应用。厂房屋顶和闲置空地上铺设的光伏发电板,正持续为生产注入绿色动能。除自建光伏项目外,企业还大力引入水电等外部绿电。2024年,遵义铝业使用的绿电总量达6.9亿度,占企业总用电量比例突破10%。
公司制造部能源管理科主管白崇文介绍:“分布式光伏项目分四批次于2024年3月至12月陆续投运,年发电量约1600万度,每度电节约成本0.18元,全年可节约288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96吨。”
遵义铝业的绿色低碳实践,是贵州和平(苟江)经开区推进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以来,园区坚定走低碳发展道路。目前,由电力、天然气、蒸汽、生物质燃气构成的清洁能源网络已覆盖除鸭溪电厂外的所有企业,年节约标准煤2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3万吨。园区依托龙头企业,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遵义铝业年处理再生铝4万吨;鸭溪电厂粉煤灰、石膏等固废年综合利用量超12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将30万吨酒糟转化为沼气、有机肥、饲料,年综合产值达7亿元。
当前,园区正积极落实“富矿精开”战略,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特种合金材料、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条更长、更精、附加值更高的铝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动能。
全媒记者: 周国栋 张亚
编辑:吴杰
编审:张志立
总值班:邹杰 余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