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发布

- 黔北第一新闻客户端 -
下载APP

“代过人脸识别”魔高一尺,防范机制该道高一丈

来源: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5-06-25 热度:

近日,多位财经博主的自媒体账号被盗。有账号被盗后发布疑似为股市“杀猪盘”引流的广告,有账号被盗后开始冒充号主本人和粉丝“一对一”私聊,将粉丝引向诈骗陷阱……对此,记者调查发现,“代过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一条隐秘的黑灰产产业链。(6月18日《新京报》)

人脸信息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人脸识别是市场主体登记、自媒体账号注册、金融信贷、社保验证等领域关键的身份验证方式。

然而,当“代过人脸识别”成为成熟的黑灰产业链,能够蒙骗、通过相关政务平台、自媒体平台、金融平台的审核验证,不仅给被盗号、被变更、被注册、被贷款的企业、自媒体账号运营者、个人以及关联人带来了风险或伤害,也暴露出一些平台漏洞。

“代过人脸识别”魔高一尺,防范机制该道高一丈。政务平台、网络平台、金融平台等应加强对“代过人脸识别”等新型攻击手段的风险监测,在人脸识别的高频使用环节高度警惕异地登录、设备更换等异常行为,有针对性地给系统的人脸识别机制打补丁,升级技术验证手段,增强反“代过人脸识别”的能力。

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根据媒体曝光的信息以及“被换脸者”“被盗号者”“被注册者”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依法查处打击与“代过人脸识别”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斩断“偷脸”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相关部门、平台也应摆脱对人脸识别的验证路径依赖,针对注册、登录、业务开通或支付等环节增加身份验证方式,实现验证手段多元化,尤其是针对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合伙人或自媒体账号注册人、密码等信息,更应采取短信验证、电话询问、APP信息通知、大数据比对等多重验证方式,并向原注册人或联系人发布风险提示,筑牢抵御“代过人脸识别”的防火墙,压缩“代过人脸识别”的生存空间。

当然,用户也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经常查看相关账号信息,并设置比较复杂的安全密码,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密码,提升发现“偷脸”行为的及时性,给“偷脸者”上上难度。

只有构建“技术防御+监管治理+用户谨慎”的立体防护网,才能让人脸识别技术真正成为便捷与安全并重的数字身份凭证,为相关主体的权益提供安全保障,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投稿邮箱:zmcplb@163.com)

作者:李英锋

编辑:龚琴

编审:赵登银 徐洪霖

总值班:邹杰 余春玉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遵义发布参与评论
0
0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