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发布

- 黔北第一新闻客户端 -
下载APP

多方联动 还招生环境一片净土

来源: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5-07-28 热度:

每逢招生季,虚假招生信息如野草般疯长,在各类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和街头广告中肆意蔓延。一些不法分子以“保录取”“内部名额”等噱头为诱饵,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甚至导致学生错过正规录取机会。

面对这一乱象,有关部门和高校,往往将防范责任完全推给考生个人,提醒其“擦亮眼”“提高警惕”。然而,仅靠个体的谨慎与辨别,难以根除虚假招生信息的毒瘤,唯有构建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方能还招生环境一片净土。

破解虚假招生乱象,需政府监管部门筑牢“防火墙”。教育部门应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招生信息联合核查机制,对招生广告、网站、公众号等进行常态化筛查,运用AI技术识别虚假关键词,及时关闭违规平台。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虚假招生违法成本。

当前,我国对招生诈骗的惩处力度仍待加强,部分案件仅以“民事纠纷”处理,难以震慑不法分子。唯有法律重锤落下,才能斩断黑色产业链。

学校与教育机构也应主动“亮剑”,以信息公开破除谣言。高校及时发布权威招生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解读政策,开通考生咨询热线。中小学开设防诈骗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甄别技巧。

某省教育厅联合高校推出“招生信息认证平台”,考生输入信息即可验证真伪,这一创新举措大幅降低了受骗率,值得推广。当正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虚假信息便无处遁形。

社会媒体与平台更需履行责任,当好“守门人”。搜索引擎应优化算法,将虚假网站排除在外;社交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对涉嫌诈骗的账号果断封禁;广告公司不应为虚假招生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平台若只顾流量而忽视社会责任,便是为诈骗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虚假招生信息治理,是一场系统性战役,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当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正规渠道信息透明、平台审核严格把关、考生提升防范意识,就能织就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唯有告别“单打独斗”,转向多方协同,才能让虚假招生信息无处滋生,让每个考生的梦想不再被谎言吞噬。(投稿邮箱:zmcplb@163.com

作者:张连州

编辑:龚琴

编审:赵登银 徐洪霖

总值班:云彬 夏艳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遵义发布参与评论
0
0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