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发布

- 黔北第一新闻客户端 -
下载APP

贵州首例!今天,植入“人工心脏”的他出院了

来源: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5-01-26 热度:

饱受疾病困扰多年,2024年8月,患有终末期心脏病的刘大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术。2025年1月26日,刘大哥康复出院了。据悉,这是贵州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我省未来心脏移植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出院回家过年啦!”1月26日上午,记者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见到了康复的刘大哥。各项指标正常,刘大哥精神面貌很好。“谢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主任,谢谢全体医护人员对我的精心治疗!感恩!”

 

刘大哥今年46岁,14年前,因劳力性心肌气促,他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在外省某医院做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随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活动后气喘、气促等症状,多年来,他饱受疾病困扰。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2024年5月,刘大哥前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经该院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多次MDT联合会诊认为,刘大哥的心脏病已发展至终末期。

 

根据刘大哥的病情,专家认为,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是目前可以挽救刘大哥生命的途径。经过2个多月的术前评估,2024年8月7日,遵医附院MDT专家团为刘大哥确定了治疗方案,并为刘大哥进行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科室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历经8个月的住院治疗,刘大哥终于康复了。

 

 

记者了解到,人工心脏是模拟心脏运行功能,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部分构成。与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移植不需要摘除患者原有的心脏,实际上是在心脏旁边加了一个“机器泵”,相当于一个“长程的水泵”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对心衰终末期患者来说,左心室的“泵出”功能受损无法逆转,人工心脏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可作为永久性治疗手段,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始终致力于推动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此次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将为更多类似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使得本地及邻近地区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无需远行即可接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全媒记者:罗洋
一审:杨露
二审:胡笳
三审:冷泽学
总值班:郭健

总值班:null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遵义发布参与评论
0
0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