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从事临床病理工作,源于“要做疾病的解码者,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的这份初心。
看似微小的病理切片,却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它精准揭示病变的良恶性质与发展阶段,为临床诊治提供最关键的依据,甚至直接影响手术台上的每一个关键决策。病理诊断所要求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有着不可替代的"含金量"。十八年病理生涯,让我深刻体悟:一纸报告,千钧之责。那一纸病理诊断报告,承载着治疗方案的选择,更维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期盼。面对临床医生的期待与患者的未知,我始终坚守“精准即仁心”的信条。

我的病理诊断之路始于大学基础积淀,历经硕士阶段肿瘤病理专研,再到华西医院攻读博士精进分子病理技术。在这求知若渴的历程中,我始终铭记:病理医生的诊断是临床决策的"明灯",每一份报告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在遵医附院这片沃土上,我深耕病理诊断、教学与科研。为破解精准病理诊断难题,在院领导支持和临床科室协作下,我们持续提升诊断质量,推进亚专科建设。通过建立覆盖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PCR、FISH及测序技术的分子病理平台,积极开展临床各科室肿瘤诊断和治疗急需的分子病理检测项目,率先在省内实现从"经验判断"到"精准导航"的病理诊断转型,为肿瘤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远程病理诊断,我们为30余家基层医院提供支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患者就近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生的病理诊断水平,更让"互联网+医疗"惠及更多群众,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远程诊断打破了地域限制,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我既是医者,也是师者。作为医者,我肩负诊断重任;作为师者,我用心教书育人、悉心培育病理新人。这份双重使命让我倍感光荣,更觉责任重大。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医学知识、医学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对病人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培养医者的仁心与担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病理医师。
在薄如蝉翼的切片上捕捉癌变的踪迹,在基因序列中破解肿瘤的密码——这既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将继续以“侦察兵”的姿态深耕病理沃土——带领团队在分子病理诊断前沿开疆拓土,强化病理亚专科对精准医疗的支撑;以“铺路石”的精神培育人才,推动基层病理诊断同质化发展;更以“解码者”的执着守护每一份病理标本背后的生命期待。“以科学之眼明辨疾病,以仁爱之心守望生命,以病理之力托举生命。”
编辑:宋胜海
责编:胡笳
编审:陈骞
总值班: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