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在这座朝来暮往的城市里,急诊科的灯永远是这样明亮。刚刚协助处理完一例严重创伤患者,看到监护仪上逐渐平稳的波形,我疲惫的脸上不禁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夜晚,在我多年的急诊生涯中早已成为常态。
小时候时常围绕着外公的药箱转,听他诉说行医多年的故事。那些故事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一种朴素的力量,让我明白这小小的药箱和一身白衣,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于是在那个懵懂调皮的年纪,我心里悄然种下了一颗成为“救死扶伤”白衣英雄的种子。
进入急诊科以后,高强度的工作让我迅速成长。这里的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时间往往决定了患者病情的转归,急诊工作不仅是对专业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决心和意志的锤炼。我越来越明白,想要成为小时候自己向往的那个救死扶伤的英雄,还需要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快节奏的临床工作中沉着应对。
后来因岗位需要,我的工作内容从护理临床患者转向了创伤救治中心的数据登记与质量管理。我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病例,而是一个更庞大、更全面的临床救治数据系统。这些数据背后,同样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它们是临床工作质量的直接反映,是改进流程、提升效率的关键。我开始学习数据分析,尝试用数据为临床救治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当数据平台清晰显示出救治成功率上升时,我深深感到,这份“幕后”的工作,同样浸透着滚烫的医学初心。
编辑:张光册
编审:杨露 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