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7度是世界茶树生长的黄金带,湄潭坐拥“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富锌硒”的天然生态宝地,孕育出“香高浓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黔北茶珍品。作为遵义茶核心产区,湄潭以生态立本,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不仅守护着茶叶的纯净本味,更延伸出一条富民强县产业链,在绿水青山间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生态为基,茶香里的民生温度
仲夏时节,湄潭县西河镇的万亩茶山,层峦叠翠。整齐的茶垄如碧波起伏,点缀在丘陵间。57岁的茶农杨田菊指尖翻飞间,一片片鲜嫩的芽尖便落入竹篓。靠着在茶园务工和经营自家3亩茶园,杨田菊一年稳稳收入两万多元。她感慨,春茶采摘高峰期月入可达四五千元,种茶让她家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份“茶饭碗”带来的踏实感,是湄潭万千茶农生活的缩影。

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茶园,承载着老茶农张应昌40余年的心血。从上世纪80年代开荒拓土,他恪守传统技艺,拥抱现代科技,一片茶园不仅成就了家业,更凝聚了一生的情感。他坦言,是茶叶彻底改变了他从一无所有到安居乐业的人生轨迹。
如今,他的女儿张冲接棒成为“茶二代”,将“绿色干净”奉为圭臬。她通过电商拓展销路,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其管理的茶园年收入突破50万元。张冲介绍,通过统一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生态种植技术,茶叶品质持续提升,亩均效益已达万元左右。

西河镇拥有生态茶园4.5万亩,茶叶加工厂10家。数据显示,去年该镇茶青产量2.6万吨,茶青产值约2.78亿元,有力带动当地14000多名群众稳定增收。这背后,是湄潭作为连续五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的坚实根基。

科技赋能,守护“干净茶”生命线
产业要强,科技是关键。贵州茗城星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装运车来回穿梭。企业副总经理王运红告诉记者,眼前这批生物有机肥订单,来自永兴茶场,总量达200吨。通过持续两年的合作,当地茶园土壤结构得到优化,为持续提升茶叶品质打下重要基础。
这种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是企业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的结晶,通过有机肥能有效激活土壤有益微生物,增强保水保湿能力。“经过两年实践对比,合作茶园在茶叶品质和产量均提升10%到20%。我们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让全县茶农都用上有机无公害肥料,为‘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筑牢根基。”王运红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湄潭县始终将绿色生态视为茶产业生命线,大力实施茶园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严格执行茶叶农残“五项检测”、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定期监测土壤肥力等综合措施,从源头上确保茶树生长环境的纯净安全。凭借卓越品质,2017年,湄潭翠芽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品牌茶叶享誉全国。“干净茶”“生态茶”理念通过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声名远扬,全县33万人端起茶饭碗,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旅游,一片茶叶串起全产业链。

创新驱动,“茶+”融合开启新赛道
产业要兴,创新是引擎。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全流程实现清洁化、标准化、无污染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
这些年,企业不仅精耕“遵义红”、“湄潭翠芽”、“老白茶”等传统名优茶,更敏锐捕捉新茶饮风口,创新研发出绿茶精酿啤酒、茶月饼、茶糕点等广受欢迎的新品。
今年,企业新建茶啤酒生产厂房已完成内部设计,投产后年产量预计可达8万吨。公司总经理黄朝友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今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茶啤酒销售预计将突破1个亿,未来两三年目标是3到5亿元。”

新茶饮浪潮,正为传统中国茶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走进湄潭县春水堂茶业有限公司研发室,茶香与花香交织萦绕。企业创新融合湄潭翠芽与茉莉花精粹,成功打造出“茉莉翠芽”大单品。这款产品凭借其优异的适配性,成为新式茶饮和即饮(RTD)瓶装饮料的理想茶底,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东南亚、美国等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春水堂与全国100多家品牌公司、10万余家门店建立了长期的供应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产品研发与原材料供应。销售部总经理温雅淇高度评价湄潭作为全国茶叶百强第一县的卓越生态、产业基础和制茶底蕴,表示将持续研发新品,致力于将贵州优质茶叶深度融入全球新茶饮版图,打造健康中国茶新标杆。

数据见证,一片绿叶托起的百亿产业
创新与融合,让湄潭茶产业实现“接二连三”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县拥有茶叶企业及加工大户780余家,产品涵盖名优绿茶、大宗绿茶、新茶饮等,并延伸开发出茶叶籽油、茶香酒、茶饮料等10余类精深加工产品。2024年,湄潭县生态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9.1亿元,茶产业综合收入达166.4亿元,助农人均增收6000余元。

“目前已对茶园进行了分类管理,高标准管护好茶园。同时,扩大高标准机采茶园,围绕新茶饮供应链原料标准,提升茶青品质。下步将围绕‘茶+’和‘+茶’,探索开发速溶茶、茶含片、茶饮料、茶啤酒等快捷茶品,发展壮大新茶饮企业。”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生产技术股股长李燕丽这样说。
放眼整个遵义,2024年茶叶产量达10.95万吨,茶叶一产产值突破100亿元。这里汇聚了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52家、市级龙头企业155家,茶叶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凭借卓越品质和产业实力,遵义先后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圣地茶都”“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
从云雾缭绕的茶山,到世界各地的新茶饮。湄潭茶,这片来自黔北的绿叶,以原生态的自然品质、锐意进取的创新活力和全链融合的产业生态,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它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农产品名片,更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庄重承诺,向世界传递着中国茶的绿色梦想与振兴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续写着香飘世界的时代华章。

全媒记者:谭波 周粲 湄潭融媒
编辑:庞璇
编审:陈开艳 吕欣
总值班:云彬 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