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放榜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高考成绩放榜时,在正安县,一个名叫季宇航的残疾少年,以498分的优异成绩震惊了所有人。
在这个连正常考生都觉得压力山大的战场上,季宇航这位因出生时缺氧导致残疾的少年,却用颤抖的双手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他的坚韧与毅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励志典范。
(一)
季宇航的人生开局就像一场残酷的考验。
2005年4月,季宇航就这样无声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产房的寂静比啼哭更加刺耳。
“出生的时候由于严重缺氧,造成了他大脑发育不良。”季宇航父亲季茂华表示,“当时很崩溃也很无奈,天都要塌下来的感觉。”
虽然命运不公,但这个山区小家庭没有向命运低头。从季宇航出生开始,父母就带着他辗转遵义、重庆的医院做康复治疗。针灸的刺痛、拉伸的哭喊,成了季宇航童年最深的记忆。“最心疼的就是每次看到娃儿哭得撕心裂肺的时候。”季茂华说。

四处就医,依旧改变不了身体缺陷。四岁还无法走路的季宇航,早早就承受起旁人异样的眼光。这些目光如同岩砾,一颗颗砸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却没有挡住他奋斗的步伐。
7岁那年,季宇航不甘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他将内心的渴望化作坚定的声音:“爸,我想上学,我想读书。”
生活难以自理的季宇航读书经历注定与人不同。“一个人的课堂”成为季宇航小学的记忆。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用心地把家变成了季宇航的课堂: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每节40分钟。
(二)
在家中的小课桌前,季宇航用颤抖的手握紧笔,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对知识的渴望。父母则在旁默默陪伴,给予无声的支持。尽管身体受限,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无论前路多艰难,我必迎难而上。
就这样,在父亲的帮助下,季宇航顺利踏进了初中的门槛,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挑战。
求学之路比康复训练更为艰难,书写时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写一个字要花费常人三倍的时间。初中有一次语文考试,他仅得9分。然而,季宇航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刻苦。他坚信,勤能补拙。“我只是走得慢一点,只要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行。”夜深人静时,他仍伏案苦读,灯光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自助者,天助之。季宇航的成绩一次又一次地向上突破,在八年级时,季宇航以班级第三的成绩回应了那些质疑的目光,并顺利考上高中。老师们惊叹于他的毅力,同学们也由衷地敬佩他的坚持。他知道,每一步虽艰难,却都在为梦想铺路。
高中知识的难度和课业量让挑战升级,季宇航却以更顽强的毅力面对。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班主任冯燕燕介绍,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在班级里季宇航主动请缨担任劳动委员的决定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我当时很犹豫,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他说想为班级做点事,那份真诚让人无法拒绝。”事实证明,季宇航不仅胜任了这个工作,还做得格外出色。
这个每天第一个到教室预习的少年,总是一丝不苟完成体育课每个动作的少年,是班里的“小太阳”,总能用他坚强的意志和温暖的笑容,感染着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
(三)
季宇航的毅力不仅表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冯燕燕介绍,有一次她去查寝的时候路过足球场,发现有一些同学在跑步,其中就有季宇航的影子。
“当时我就有一点吃惊,被他的这个举动震惊到了,经过询问之后,才发现他坚持在晚自习后跑步已经很久了。”冯燕燕说。
季宇航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喜爱,各科老师也都主动给他“开小灶”,老师们针对他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耐心辅导。
阳光总在风雨后。今年高考,季宇航以高考物理方向498分的成绩为自己这十余年的艰苦求学之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季宇航最喜欢的一句诗,也成了他的人生信条。二十年光阴岁月,从被命运按下“慢放键”的婴儿,到高考放榜时的追梦少年,他用颤抖的双手,一笔一画地改写了上天给他的“剧本”。
未来的路还很长,498分只是他人生新篇章的起点,他深知,人生路上,每一步都需自己踏实走过。他将继续秉持这份坚韧,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编辑:袁赛英
编审:周颖 李光伟